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小米推动层级化、设立KPI:毕业生入职13级 雷军没有级别
以扁平化管理著称的小米集团正在逐步淡化它的早期治理法宝,这源于它已经从一家追求效率的创业公司向一家成熟、规范的大企业转型。特别是在2018年7月9日IPO后,小米的管理转型成为当务之急。

小米已经推动层级化落地。《财经》获悉,小米内部头衔大体分为专员-经理-总监和副总裁及以上,层级共设10级,从13级到22级。专员级别为13级左右,经理为16级到17级左右,总监为19级到20级左右,副总裁为22级。

一位小米总监级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他的级别是20。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不在该级别体系内,因而没有级别。

一位在小米员工对《财经》记者说,应届毕业生入职小米级别大概是13,三年工作经验大概是15,高级经理应该是18。

据《财经》了解,小米层级化从2016年、2017年就已经开始逐步试点,最早在MIUI部门内推行。彼时正值小米的低谷期。成立于2010年,小米在高歌猛进五年之后,于2016年身陷危机。这一年小米国内销量仅4150万部,相比上年同期的6490万部下跌36%。“手机公司一旦下滑就是一条不归路。”雷军曾向媒体坦言。

“那时候做了一些正规化的尝试。”一位曾在小米负责海外业务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说,“大家觉得整个公司业绩做得不好肯定是有一些问题的,谁也说不清楚问题在哪,那就都改改看看。”

层级化在MIUI部门推行后,又在小米电视部门试点,到现在基本扩展至全公司。此外,有小米员工告诉《财经》记者,小米目前上班要打卡,而且在今年春节后考勤尤其严格,部门也设有KPI。

小米一度是中国科技圈最倡导“扁平化管理”的企业,强调组织扁平、管理极简、员工不打卡也不设KPI。小米架构只分三层:联合创始人-部门负责人-员工。

这是一个高度人治的架构方式,八位联合创始人各自分管几块业务。在早期,林斌负责战略合作,王川负责小米电视、盒子,刘德负责生态链,黎万强负责市场和小米网(后归林斌负责),洪锋负责MIUI,黄江吉负责路由器、云服务和米聊,周光平负责手机研发(后归林斌负责)。

各个业务发展倚赖带头人的个人能力。“需要那种独当一面,可以自己做一番业务的人。”上述曾在负责小米海外业务的人士认为,这种松散的管理非常类似VC的管理模式,它的优点是灵活,公司由无数个小游击队组成,每个游击队打得怎么样和游击队长息息相关。而传统企业比如联想,治理方式更像方阵——“所有人站成一排往前走,谁也不准往后退。”

这种松散、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也有弊端。第一是山头,导致部门强大,部门间协作沟通难度大;第二是一旦队长离开,他的位置不一定有人能立马顶起来。

“我们现在已经不敢说自己是一家创业公司了。”一位在2012年加入小米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说。据2018年5月小米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小米全职员工共1.4万余人。据悉,小米目前员工数在2万人上下。

小米正处在从创业公司向大公司的转型之中,雷军已经意识到组织转型的迫切性。去年中旬登陆港交所后,小米在下半年连续进行了三次架构调整,从人治到规范化组织治理的转型意图明显。

三次组织调整中,最值得关注的有两点。第一是小米成立组织部和参谋部,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刘德、王川分别担任参谋长;第二是针对中国区销售架构做再设计,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王川任中国区总裁。

上述小米总监级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小米组织部专门管理级别在19以上的干部。

这两项结构变化意味着,其一,集团收权,原本各自负责一摊业务的小米联合创始人向集团头部集中,从“大部门”向“大集团”转化;其二,联合创始人把实际业务留给各个部门,他们的让位为优秀员工腾出上升空间,刺激组织活力。

知名互联网评论家洪波对《财经》记者指出,王川全面接管小米国内业务,几条业务线各自探索试水的阶段结束了。

合伙人中,除王川、刘德外,周光平、黄江吉已于上市前离职,洪锋不再负责MIUI,转去负责小米金融业务,黎万强担任首席品牌官,也向幕后退了一步。一位密切关注小米动态的投资人告诉《财经》记者,联合创始人把原来负责的板块让给外部职业经理人或者分解给内部中高层,有利于公司在成熟期实现良性发展。

不过,对于已经适应扁平、宽松治理方式的小米员工来说,这次转型摸索并不容易。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员工都对自己的层级很模糊。

“说实话员工对这个(层级)不关心。”一位加入小米一年半的员工说,层级虽然和薪资有挂钩,但是目前来看可见影响不大,所以员工感知度不高。

层级对于企业治理来说看起来务虚,但长期是员工晋升路径的保证。上述员工说,如果公司没有清晰的成长路径,很多人的目标就是好好学习去其他公司,人才流失对企业伤害很大。“员工不知道怎么去上升,上升的动力就可能没那么大了。”他说。

截至记者发稿,小米股价11.14港元,公司市值2661.75亿港元。

《财经》(江苏领航转)
2019-02-18
便利蜂创始人回应借高数考试裁员:数学逻辑不好,绩效难达预期
便利蜂最近被爆料裁员出新招,要求员工参加数学考试,考试不及格的都开除。数学科目的考试,包括三角函数、空间向量等。

对此,便利蜂创始人庄辰超通过内部信回应称,资金越充沛,需要的平均人员能力就越高。每个总部员工的数学逻辑能力对于便利店业务尤其重要。

便利店业务每一天都需要大量的基于数学逻辑评估的小决策。数学逻辑好,绩效不一定超越预期,数学逻辑不好,绩效很难达成预期。

庄辰超还透露,公司目前的资金储备达到了数十亿元,这是公司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日前,有认证为便利蜂的员工在职场社交脉脉上反映称,hr让员工主动离职,不离职就说员工违纪,会被强制开除。还有员工表示,便利蜂年底已经裁了一批应届生,没有补偿,这两天又要裁社招的,也不给赔偿。

便利蜂为了裁员,要求员工参加数学考试,包括三角函数、空间向量等,考试不及格的都开除。员工反馈,“各种强制离职手段都用上了,没收员工电脑,关在办公室不让出去,强制签字。”

事实上,便利蜂在2018年就陷入了裁员,撤退的风波。

以下为庄辰超内部邮件全文:

感谢大家过去一年的付出,2018是奠定便利蜂业务高歌猛进很重要的一年。新春将至,的确有好消息分享给大家,公司目前的资金储备达到了数十亿元,这是公司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公司资金最充裕的时候进行最严苛的人员优化及组织能力提升是我一贯的管理风格。人人精干的团队才能更有效使用更大量的资金。

资金越充沛,需要的平均人员能力就越高。每个总部员工的数学逻辑能力对于便利店业务尤其重要。便利店业务每一天都需要大量的基于数学逻辑评估的小决策。数学逻辑好,绩效不一定超越预期,数学逻辑不好,绩效很难达成预期。

对于绩效优秀的员工,从荣誉的精神激励到钱的物质激励,该给的一定要给足。同样,对于绩效不达标的员工,不该给的我们不会给。这是对辛勤工作的你们的一份公平。

很多人知道我创办的上一家公司,我们给管理层以外的员工分配的可变现股权收益达到数十亿元,但那些都是给这一路披荆斩棘、长期奋战、共享共担、追求极致拿到结果的优秀员工的。他们都是在那家公司创业十年中十多轮绩效考核人员优化中始终超越预期的人。绩效不好的员工,一样是不能分配到一分利益的。

2019我们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希望便利蜂的每一位伙伴能够再接再厉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业务处理追求极致。每个人都极力追求前20%的优秀区,而不是纠缠于后10%的不达标区。总是纠结和担心会不会落入不达标区的人是很难和我们一起奋战到底的。体面的生活是要靠奋斗,不是靠混,更不是靠躺地打滚。

只有每个人都追求极致做到优秀,才能让我们在创业的竞争中越战越勇。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整体的组织能力,以应对更复杂的业务场景。

便利蜂的2019,我们有更高的期待,愿更多志同道合、追求极致、不断自我提升的伙伴可以一起再创新高!

Best regards,

CC

钛媒体(江苏领航转)
2019-01-31
“机器换人” 工程师成为未来智能制造业的热门岗位
“机器换人”推动就业结构性变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人才短缺现象将加剧——

“机器换人”,离不开人!

专家分析,具备编程、安装、操作、维护等应用设备技术的工程师,是未来智能制造业的热门岗位

偌大的车间里,狭长的生产线上,没有肩并肩站立的工人,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机械手臂,“他们”整齐划一,高速运转,在流水线上忙碌着,不出一丝差错——这样的场景在许多工厂已经成为现实。

2012年底,在浙江、江苏等省,机器人代替工人悄然上岗。之后,伴随各地支持性政策的出台,大量制造业企业开始对设备进行智能化、自动化升级,“机器换人”浪潮渐起。这种趋势也在就业群体中产生担忧:“机器换人”时代来了,会造成就业危机吗?

1月19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发布了《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18)》(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对北京制造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发现: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推进,将增加“机器换人”对就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白领人员也受到了冲击。但与此同时,“机器换人”正在推动就业的结构性变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人才短缺现象将进一步加剧。

企业缘何青睐“机器人”

“机器换人”究竟对劳动就业产生何种影响?哪些岗位容易受到“机器换人”冲击?“机器换人”是否有助于改善就业质量?带着这些问题,《研究报告》课题组对北京6家企业进行了典型调研。

课题组选择的企业涵盖印刷、医疗器械、汽车、啤酒、家具、石化产品等6类制造业企业;企业性质包括国有、民营、合资以及外资等企业,其中既有世界500强企业,也有国内行业领先企业或发展迅速的行业新秀。

调研发现,大部分企业在进行智能化改造、自动化升级过程中,被替代员工数量多为100人到200人。其中,国有企业考虑承担社会责任的因素,大多采取自然减员、内退、转岗、待岗等方式,解决被替代员工的就业问题,而民营、合资和外资企业则选择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研究报告》显示,企业选择“机器换人”有三大原因:招工难;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以印刷企业为例,属于劳动密集型,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许多职工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0个小时,工资则属于日结制。因此,90后年轻人很少愿意进入这个行业,企业长期面临招工难、招工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为此,企业最终选择购置数字化、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

“现在工厂工作条件已经大为改善,几乎没有重体力工作了。”对于从事啤酒生产和石化产品制造的企业来说,“机器换人”的主要原因是降低职工劳动强度和职业伤害。如啤酒生产制造企业采用高度自动化设备,降低了洗瓶、灌装、码箱等工作的劳动强度,并通过验酒机降低了验酒师患眼疾的风险。

“机器换人”加剧“就业极化”

“‘机器换人’不是简单把人换下,而是换上了更高技术水平的员工。”课题组认为。

课题组成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副教授张艳华注意到,“机器换人”主要冲击的是程序性工作,对中间技能人员的替代最为严重,而对高技能人员及非程序性的低技能人员的需求则有所增加。“实际上,这种‘就业极化现象’在很多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

“容易被技术进步所替代的岗位有两个特点:一是低知识、低技能要求;二是高度程序化、高度重复和高度标准化。”《研究报告》显示,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技术对劳动力就业产生冲击的主要岗位,既有一线操作工,也有专业技术岗位。

6家被调研企业虽然从事行业不同,但几乎都表达了相同的强烈愿望:高技能人才需求大,但招不到人。

相关报道也显示,许多自动化制造企业引进了工业机器人设备,却因招不到工业机器人工程师来操作、编程及保养维修,只得让机器人空放在厂房里。有专家分析,具备编程、安装、操作、维护等一系列应用设备技术的应用工程师,是未来智能制造行业的热门岗位。

这一趋势在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发布的《2018未来就业》报告中得到证实。该报告显示,自动化技术和智能科技的发展将取代7500万份工作。但随着公司重新规划机器与人类的分工,另有1.33亿份新工作将应运而生。

“从微观调研看,目前‘机器换人’并未造成大规模职工失业,但技术性失业,职工素质与岗位需求不匹配问题将日益凸显。”张艳华表示,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显著的结构性影响,一方面企业中普通劳动力不断被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设备与机器人所替代,另一方面高级创新性技能人才青黄不接。

如何消除“机器换人”恐慌症

“高技能劳动者稀缺已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难题之一。”课题组认为,今后“机器换人”的规模必将快速增大,但智能化的技术创造新部门、新行业、新职业存在一定滞后性,而适应新技术的高素质职工培养需要较长时间。

“‘机器换人’对职工就业的冲击需要政府部门、教育培训部门尽快采取应对措施。”对此,《研究报告》提出了四点建议: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劳动力就业;吸引民营企业进入职业技术培训市场,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效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失业保险的兜底职责,降低技术性失业对劳动者的冲击;建立和完善校企融合机制,提高劳动力素质。

课题组认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可以从三方面完善服务职能。包括完善人工智能、数字化、机器人等技术相关就业岗位的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完善职业指导与咨询服务,帮助被机器替代的职工顺利实现再就业,并为拥有较高智能技术职工进行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对制造业人工智能领域的岗位技术需求进行调研,为急需技能进行培训。

“要应对技术升级对就业的冲击,提升劳动力素质是根本之策。”《研究报告》指出,提高劳动力素质需要企业与职业院校、机构的有效联合。建议吸引民营企业进入职业技术培训市场,并建立起企业与职业院校的沟通合作机制,在专业与课程设置、师资互派学习培养、职业院校学生赴企业实习实训等方面拓宽合作空间。“强化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存在感’。”

工人日报(江苏领航转)
2019-01-30
马云最新演讲:经济形势不好时,这两种人最抢手
近日,世界经济论坛在达沃斯召开。来自全球各领域的领袖人物纷纷出席,昨天22点是对话马云的专场。

 

按照惯例,主持人请马云回答“雇人的标准”。这次的问题是:“你找人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马云回答:

 

第一,我在雇人的时候,总是找比我更聪明的人。而且我会找那些我觉得四五年以后,可以当我上司的人。

第二,看个人的性格。非常积极的人、很正能量的人,不是很容易放弃的人。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觉得,怎么每次都说一样的话?

 

其实,正是每次都一样,这些话才更值得我们重视。因为这意味着,方向是对的,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在这个方向上不断加码,就能够取得可观的成就。

 

这篇文章,通过两个阿里人的真实故事,和你详细分析马云的选人标准。如果你是企业管理者,可以从中学习如何选拔优秀人才;如果你是一个求职者,也可以对标自查:你是否满足优秀人才的标准。



能扛事、能填坑

敢于探索事情的新边界

 

马云说,喜欢找五六年后能当自己领导的人。有人可能会觉得:马云这是瞎扯吧?这世界上有几个人能当马云的领导?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可能没有真正理解“领导”的含义。

 

所谓领导,并不一定要全面胜过自己的下属。

 

领导的本质是什么?不是能力最强,不是权力*大,而是责任最重。一个人能够扛更多责任,能够在业务遭遇瓶颈时,探索新的增长方式,并且在尝试新模式时,有能力填下不断出现的坑,这样的人,就有资格当领导。

 

马云想要找的,其实是这种员工。因为这样的人,成长最快,最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也最值得培养。

2014年,阿里巴巴新加入了一个员工,一般同事的花名都取自武侠,但她不走寻常路,让大家叫自己“恶魔”。

 

恶魔成长得非常快,仅用4年时间,就从P7升到P9,履历近乎完美。

 

但大部分人记住她,是因为2015年双11主会场的个性化推荐。

 

在这之前,所有淘宝用户,点开APP,看到的所有商品,都是一样的。

 

那时候,阿里巴巴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已经颇为成熟,作为产品经理的恶魔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让每一个用户,第一眼看到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

 

她做了一份详细的方案上交到决策层,但是被否决了。

 

她开始怀疑自己,这个思路究竟靠谱吗?这时他的上级,给了他一个强心剂:你想不想2015年成为个性化的元年?技术同事也拍着胸脯告诉她:“恶魔你别慌,去汇报你的方案,无论今天是(剩下)7天,还是10天,我都帮你做出来。”

 

这些鼓励给了恶魔很大信心。二次申请后,她获得了试水的机会。

 

经过一番努力地筹备,结果出乎意料地好。个性化推荐的第一战场“双11主会场”自双11开展多年以来,首次达到了个位数的跳失率,其引导人数和人均引导页面数都是前一年的2~3倍。推荐业务的数据,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被恶魔做到十亿级规模。

 

但是,任何一个新模式出现,随之而来的,一定是一个又一个新的“大坑”。

 

有段时间,经常会有人跑来问恶魔:“像我们这么小的业务怎么在手淘业务里做起来?”恶魔听了心里很难受,因为她很清楚,目前的算法机制,只有一小部分的头部商品,能够获得曝光。

 

她想起了阿里巴巴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她意识到这件事情必须解决,“如果我们不做改变,等于就是看着那些商家‘死’。”

 

后来,她带领团队针对细分需求,推出了“人群会场”。有效解决了中小商户无法获得推荐的问题。

 

因为工作能力突出,恶魔2017年出任双11主PD。2018年又奔赴国际化战场,目前驻守在Lazada新加坡办公室。

 

更大的发展空间,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也意味着更多的坑。

 

到了国外,除了需要应对语言问题,孤独情绪外,她还面临一个困境:一切空白,从哪里开始做起?

 

和中国不一样,这些地方,没有成熟的底层运营方法论,商家和用户市场也没有经过教育,每个国家的客户需求都不一样,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摸索。

 

因此,恶魔深刻地意识到:“过去之所以能做得那么顺,真的不是因为我有多了不起。原来自己一直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现在,我自己要做那个打下基础的‘前人’了。”

 

未来几年,恶魔仍然会继续折腾,继续给自己“挖坑”,然后再想办法填上。这个过程一定非常痛苦,但是马云说得好:只有痛了,你才可能不那么苦。如果你不想痛,最后一定非常苦。

 

世界的进步,公司的发展,需要一群能扛事,能填坑,敢于探索事情新边界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聪明和努力,为成百上千万的人带来希望和价值。而能够创造价值的人,无疑是这个社会上,最受欢迎的人。







有激情,肯拼命

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

  

前段时间,有篇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年入100万的阿里人,和年入100万的腾讯人,有什么区别?

 

在文中开了个玩笑:同样年入100万,如果看腾讯人的身份证,你会发现没什么两样;但是换做阿里人,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人岁数这么小啊?

 

这个现象,至少说明了一点:在阿里工作,真的很辛苦。可能是除了华为之外,最辛苦的了。

 

但是,为什么阿里巴巴的人都很难挖?

 

因为,大多数加入阿里的人,都是带着梦想来的。他们不是来找一份工作,而是来开展一份事业。

 

阿里巴巴的工程师,很多都来自海外,或者原本生活在北京、上海。为了追求一份内心认可的事业,他们过上了一种“国际化”的生活:工作在杭州,生活在上海北京,出差在全球各地。

 

要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拿其中一个“杭漂”陈小兵来说,自从选择了在杭州工作后,他每两周都要坐一次飞机。因为工作忙,所以每次都把时间订在周五晚上22:00。

 

回家的路上,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插曲:

 

有一次,一位乘客迟到了,工作人员在广播上通知:某某某,飞机即将起飞,请抓紧登机。

 

一听是自己的同事,他乐了,后来刷朋友圈,他才发现,原来大家都在飞机上。

 

陈小兵说: 

 

“阿里人是很容易辨认的。搭眼一看,T恤,双肩背包,脸上挂着很疲惫的表情,就有一半儿概率了。上了飞机,如果还开着电脑处理钉钉消息,或者打开邮箱回复邮件,那就八九不离十了。

 

最具标志性的场景是,有人会一直开着电话会议,直到起飞前最后一分钟,才对电话那头说,‘不好意思,我要先挂了,要飞了。’”

 

互联网公司流行“996工作制”的说法,但对于阿里来说,可能完全不止。

 

经常彻夜加班,周末也难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么辛苦,为什么他们还愿意留在阿里?愿意千里迢迢加入这个每天都得“受尽折磨”的组织?

 

过去几年,阿里巴巴倡导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但是现在,他们希望聚拢一批不平凡的人,一起做不平凡的事。

 

这个不平凡,不是高学历,高智商,而是指一个人有激情,愿意把一份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

 

很多进入阿里巴巴的人,刚开始都很平凡,除了实现梦想的激情,和努力工作的干劲,一无所有。但是在反复受委屈,反复历练的过程中,他们都长成了我们眼中的牛人。

 

马云在最近一次接受访谈时也说:

 

“阿里巴巴当时创始人是18个人,好多人都觉得这18个人都是超人。但你别忘了,其实我们当时这18个人里,有些人连工作都没有,找不到工作。

 

我们当中的人没有多么聪明、多么棒,我们中间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什么名牌大学毕业的。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学习,我们对未来有信心,而且我们也相信只要我们愿意学,只要我们好奇,我们肯定能够掌握未来。”

 

这几年,创业变成一件越来越难的事,很多管理者都有一个困扰:招不到好的人才怎么办?

 

其实,并不是招不到人才,人才一直都在哪里,只是你并没有发现。

 

管理者想要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首先要意识到,只要一个人有激情,愿意拼命进步,就是你应该争取的人才。如果这个人能扛事,能填坑,敢于探索事情新边界,那就更值得全力培养。

 

从个人角度来看,一个人若是做到这2点:有激情,愿意将工作当做事业;能扛事,能填坑,敢于探索事情新边界,那就是所有企业争抢的人才。

 

剩下的事情,就是脚踏实地,耐心且持续地往前走
(江苏领航转)
2019-01-28
LG CEO:不会退出智能手机业务仍在重建新形象
LG电子CEO乔晟金(Jo Seong-jin)近日表示,该公司将继续保留亏损的智能手机业务,因为它对公司的物联网生态系统非常重要。
“LG的业务组合包括汽车和家电部门,这些全都跟智能手机有关,所以我们不会考虑退出智能手机业务,”乔晟金在CES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道。
随着联网设备的兴起,物联网技术在许多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专家表示,智能手机将在控制联网设备方面扮演关键作用。
乔晟金补充称,LG一直在重组智能手机业务,并将在2020年完成。
“今年是我们试图重组智能手机业务的第二年,相关举措将持续到明年。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裁员。我们正努力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并以一种新的形势做出改变,”他说。
LG的智能手机业务一直举步维艰。据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2018年第三季度,LG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只有1.9%。
运营智能手机业务的LG移动通讯部门已经连续多年亏损。该部门在2016年亏损了1.25万亿韩元(约合11亿美元),在2017年亏损了7210亿韩元。证券公司预计,2018年第四季度,该部门将连续第15个季度亏损。
由于手机业务不景气,LG预计其去年10-12月季度营业利润将为753亿韩元(约合6703万美元),创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新低。
在谈到第四季度业绩疲软时,乔晟金表示,该公司“在黑色星期五和圣诞假日季期间的促销活动上花费了太多钱。”
LG一直在扩大其机器人业务,将它作为公司未来的增长引擎。乔晟金表示,该业务可能在两年内接近盈亏平衡。
“我们将机器人业务分为五个类别:家居生活类,如真空吸尘器和教育用途机器人;可在机场等公共场所使用的公共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面向残疾人士的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以及娱乐目的机器人。”
“由于该业务仍处于初期阶段,现在谈论盈利还为时过早,但预计该业务将在两年内达到盈亏平衡点,”他说。
乔晟金补充说,该公司在2018年发布的草坪修剪机器人将很快登陆市场。“这款机器人将在今年上市,我们正在昆池岩高尔夫球场和美国测试这款产品。”
在持续进行的CES展会上,LG推出的可卷曲OLED电视赢得了科技爱好者和行业高管的广泛赞誉。这款电视的显示屏非常柔韧和轻薄,可以像纸一样卷起来和存放。
乔晟金说,这款名为Signature OLED TV R的电视可能是这场科技盛会上最具创新力的产品。
“我没有时间在CES上四处参观,因为我有许多商务会议要参加。但现场的人们都说,在创新方面,没有什么能和我们的可卷曲电视相比,”他说。

凤凰科技(江苏领航转)
2019-01-24
隐私说明            
© 2002-2023 江苏领航人才开发有限公司  苏ICP备16011153号-1
集团网站:领航集团
总部地址:南京江北新区园达路51号网易数字产业基地A座19层
关注/分享